传闻已久的新版征信系统,即将正式落地。
媒体报道,第二代个人征信系统或将于1月20日上线,不过个人征信报送功能预计会延迟到5月份才正式上线。
作为现代社会的“经济身份证”,征信系统事关几乎所有人。
数据显示,我国征信系统已经覆盖近10亿人,在世界首屈一指。仅2019年,个人征信系统累计查询量超过21亿次,日均查询超过628万次,影响无处不在。
史上最严征信系统来袭,影响究竟有多大?
1
三大杀手锏
参考中新网、21世纪经济报道、新京报等媒体报道,新版征信,或有三个方面的重要变化:
其一,作为共同借款人,夫妻双方征信均体现负债。“上午离婚、下午买房”的玩法行不通了。
根据报道,征信的“共同借款”信息采集内容,体现夫妻双方的负债情况。即便离婚,非主贷人再次买房也属于有房有贷,无法享受首套房的各种优惠。
其二,还款信息或将保留5年,即使销户,相关信息也会继续保留。
在过去,征信报告只要记录过年2年的还款情况,只有不良信息才会保留5年,未来所有信息都将保留5年。
注意,不良信息记录保留时间依旧是5年,而所有还款情况记录将由2年提高到5年。
同时,征信报告还将增加展示“已销户贷记卡近五年还款记录”。这意味着,许多人通过销卡来“洗白”个人征信的玩法,也将行不通。
还款情况记录5年,不良信息记录5年,再一次强化了良好信用记录的重要性。
其三,新版征信将实现实时更新,利用时间差钻空子的投机玩法同样行不通了。
在过去,征信信息采集,需要一个月乃至更久才能得到更新。未来,相关征信信息需要在T+1时点报送征信中心。
换言之,无论是贷款还款,无论是大笔的住房按揭贷款,还是小笔的信用贷款,乃至花呗这种看似日常的玩法,都会被及时纳入征信。
过去许多人通过刷信用卡买房,信用卡信息延迟一个月或更久才反映到征信报告上。如今,相关信息一旦实时更新,这种玩法同样行不通。
2
假离婚买房,成为过去?
新版征信,引入了“共同负债”的概念,此举明显意在限制假离婚购房。
在旧版征信报告中,谁来贷款,负债就体现在谁的身上。离婚之后,只要一方“净身出户”,没有房子也没有贷款记录,仍可享受首套房贷的政策福利。
如果新版征信落地,未来夫妻双方均体现负债,那么离婚之后,夫妻双方都有了贷款记录。
比如,一对在婚前一起凑了首付的夫妻,为了给未来留下享受买首套房的资格,特地把房产挂在了丈夫一方的名下,并且在贷款时也全以丈夫一人的名义,由妻子的工资开支家庭生活费用。如果未来通过“假离婚”,名下无房无贷的妻子仍可以享有“首套首贷”的资格。
在旧版征信报告中,假设夫妻双方共同还款,男方主贷,那么女方征信报告中不体现负债;而新版征信报告中,作为共同借款人,夫妻双方征信报告中均会体现负债。
据《经济日报》报道,一位市场人士分析说,现在,不少城市在二套房认定时都实施‘认房又认贷’政策,如果夫妻双方负债记录都出现在征信报告中,那么夫妻双方已经购房的,将来离婚后,非主贷人再次买房仍将被认定有房贷。
在“认房又认贷”的城市,购房要按照二套房贷处理,首付有可能上升到7成。
所以,一旦征信全面收紧,“上午离婚,下午买房”的玩法就将行不通了。
问题是,对于广大的真离婚者,权益该如何保障?
需要指出的是,新版征信是信贷工具,影响的只是贷款的难易程度,而不会影响到购房资格。
无论是真离婚还是假离婚,只要没有离婚购房的时间限制,买房资格仍然不受影响。
真正受到影响的是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真离婚的该如何救济?
央行去年对此有表态:
如后续借款主体发生变更,征信系统将按照金融机构的上报信息,及时更新,客观记录实际情况。
这意味着,离婚购房限制,或许不会一刀切。正常离婚人士,或会留出申报修改“共同借款信息”的救济通道。
3
专家解读
张波:“遏制通过假离婚等方式骗取首套房资格”
对此,资深地产人士张波表示,第二代个人征信系统对于房地产交易的确会形成一定影响,尤其是征信中能够体现夫妻双方的共同借款情况,配偶的相关信息等。
第一,对于之前通过假离婚等方式骗取首套房资格将起到直接的遏制作用,目前由于部分区域婚姻相关信息并未完全联网,首套房和二套房在首付比例、房贷利率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导致通过假离婚来买房现象依然存在,新征信系统对此会起到较好的防范作用。
第二,并不会导致离婚率明显变化,不少城市已经要求离婚要超过一定期限,配偶一方无房者才可以享受首套房相关待遇,即使新版征信未上线,通过法律意义上的真离婚来实现买房现象也已得到有效控制。
第三,由于征信系统的内容丰富性不断增强,对于个人房贷利率不但针对首套和两套会有差别,针对不同人群的利率也会出现差异,征信对于个人的重要性将愈加重要。
郭毅:“购房家庭由首套变二套,由二套变无购房资格”
合硕机构首席分析师郭毅表示:
第一,新版征信系统对购房资格层面上会形成影响,过去认房又认贷评估标准,更多是主贷人作为此前曾经申请过房贷的评定,但是未来新版征信系统上线之后,夫妻和父母作为附属贷款人作为评判认贷标准的话,可能会有很多购房家庭都因为新版征信系统,由首套变二套,由二套变无购房资格。导致首付比例上升,贷款金额下降,甚至不具备贷款资格。
第二,新版征信系统打通了贷款人在多个平台的信息记录,包括个人信用贷申请的装修贷、购车贷、租房贷等贷款品种,也有个人违规记录对征信形成的影响,如果把这些全部都纳入征信考量范围之内,会对部分购房者的贷款资格、贷款金额上线,贷款资质形成负面影响。
第三、新版信贷更新效率更快,规避了此前曾经在贷款申请过程,因为资质审核周期比较长的原因,造成部分申贷人可以重复在不同银行重复申贷的风险,对于贷款漏洞的封堵,通过新版征信的执行得到了有效解决。
第四,对于购房者来说,新版征信系统上线之后,结合自身全方位的贷款记录,可能会影响每一个人购房资格信贷资格的认定和贷款金额上限的更大影响,使得贷款金额上限有明显的减少。
4
对楼市影响有多大?
新版征信之所以出台,目的在于扩大征信信息的覆盖面、填补可能存在的漏洞、遏制投机行为,并非意在楼市。
所以,史上最严征信系统,对楼市的影响不必高估。
一方面,新版征信,影响的更多是微观个体,而非宏观走势。
如果个人信贷记录存在问题,贷款额度乃至贷款利率必然受到影响。未来征信收紧,影响范围必然有所扩大。但对于宏观走势的影响,更多要看楼市调控和货币政策。
另一方面,楼市投机行为能得到一定遏制,对刚需反而是好事。
过去,利用消费贷充当首付款、刷信用卡凑首付的行为屡见不鲜,大量资金违规流入楼市,对楼市炒作形成显而易见的刺激效应。
新版征信将会有力遏制住这些投机空间,减少楼市炒作的资金杠杆支撑,对于刚需反而是好事。
5
新版征信,有何警示?
征信主要涉及经济信用,而经济信用对于每一个人都至关重要。
所以,第一个警示是,不要随便留下不良信息记录。
虽然不良信息记录5年后就会清零,再给你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但在这5年内,你的信贷会受到影响,住房贷款会受到限制,用三成首付撬动七成资金的政策红利暂时也与你无缘,正常投资和置业都会受到影响。
第二个警示是,不要滥借网贷。
大多是网络贷款,都已接入征信系统,而这将成为银行发放大额贷款的重要参考。一旦频繁使用网贷,个人征信记录更频繁调取,势必会影响到个人征信的含金量。
第三个警示是,刷信用卡凑首付买房,挪用消费贷来买房,都必须要谨慎。
随着征信信息全面覆盖和征信记录实时更新,以及监管强化禁止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这些路子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大。
6
如何查询个人征信
人民银行现在征信中心的报告,个人查询前两次都是不收费的,在网上查简版的个人信用报告也是不收费的。
自从在网上可以自行查询信用报告之后,很多人都会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但此前有网友反映,银行拒绝贷款,原因竟然是征信报告查询的次数太多。
据国是直通车此前报道,对个人征信报告查询的次数确实不宜过多,但也并非是所有的查询记录都会影响贷款。
目前,居民个人查询征信报告的记录,对申请贷款尚且不会产生影响。真正影响个人贷款的是过多的“硬查询”记录。
据了解,凡是涉及贷款的业务,例如申请房贷、车贷、申办信用卡、申请商业贷款等,银行及相关机构都会在得到个人授权的情况下,对客户的个人信用进行查询,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查询记录,被称为“硬查询”。
具体来讲,居民在申请信用卡、房贷、车贷时,银行需要查询个人征信记录,如果居民自身信用以及资金状况良好,大部分申请都通过了审批,那么这些查询记录并不会对其造成负面影响。
反之,如果居民的信用以及资金状况较差,那么银行为了慎重考虑对其的融资申请,就会频繁查询居民的个人征信报告,这些查询记录就将会对其的信用造成负面影响。
需要提醒的是,央行目前并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提供个人征信的查询服务。在央行征信中心网站就挂有提醒:“征信中心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提供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敬请广大用户注意。”
目前想要查询个人征信情况,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是现场查询,居民可以前往央行各地的征信分中心或指定分支机构,进行柜台查询或自助查询。
第二种是进行互联网查询,通过官方征信中心提交查询申请,并在第二天可以获得信用报告。
售楼电话(免费):40004-6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