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从市统计局获悉,初步核算,上半年全市GDP完成721.63亿元,同比下降3.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79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00.37亿元,下降4.9%;第三产业增加值584.47亿元,下降3.0%。三次产业结构之比由去年同期4.1:15.4:80.5调整为5.1:13.9:81.0,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提高1个和0.5个百分点。
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总体运行情况呈持续回落状态,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去年4月份纳统的中远集团翘尾因素减弱,交通运输业回升放缓,拉低GDP增速3.7个百分点;二是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住宿餐饮业回升放缓,拉低GDP增速超过1.0个百分点。
从农业来看
上半年,全市农业生产形势向好,热带农产品喜获丰收。上半年农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高于整体经济,较一季度分别加快2.0和2.1个百分点。主要增长点是种植业生产增长稳定。上半年蔬菜产量32.91万吨,增长13.4%。水果产量18.12万吨,增长43.0%,其中荔枝、香蕉、石榴等热带特色水果产量分别增长59.5%、12.7%和10.2%。特色农业中,花卉种植面积8.7万亩,增长30.7%;椰子、槟榔等热带作物产量分别增长15.0%和47.2%。
从产业投资来看
上半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0%,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31.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0.8%。投资结构调整突出表现在房地产投资占比下降,产业投资占比上升明显。非房地产完成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63.2%,较去年同期提高6.5个百分点,增长29.0%,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6.2个百分点。工业累计完成投资增长26.0%。教育、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增长明显,分别增长60.0%、39.7%和41.0%。
从消费市场来看
上半年,全市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免税、网上零售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4.8个百分点。一系列消费措施的刺激效应促使消费市场线上、线下活力明显提升。1-6月,全市实现免税品零售额25.37亿元,同比增长70.8%,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7个百分点, 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2.45倍。限额以上单位通过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14.49亿元,同比增长2.55倍,其中6月份同比增长3.89倍,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2%,比去年同期提高6.1个百分点
从服务业来看
上半年,全市服务业持续恢复,网络行业增长强劲。一是新兴服务行业运行较好。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5%,今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增长2.43倍。金融增加值增长3.1%,较一季度提高4.2个百分点,金融业对GDP维持正向拉动。二是传统服务业有所改善。上半年批发业销售额实现增长,同比增长7.1%,对经济增长转为正向拉动;零售业销售额同比下降9.9%,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对经济下拉影响减弱至2个百分点以内。1-6月份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降幅收窄12.4%,其中6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6.8%。
海口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与一季度相比,上半年总体运行情况呈持续回落状态,降幅比一季度扩大0.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去年4月份纳统的中远集团翘尾因素减弱,交通运输业回升放缓,拉低GDP增速3.7个百分点。二是由于疫情防控常态化,住宿餐饮业回升放缓,拉低GDP增速超过1.0个百分点。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运行带来较大冲击。但综合看,疫情的影响是短期的、外在的,也是可控的。下一阶段,要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三个大考”,做好“三张答卷”,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进一步抓好实体经济企业的复产复工复商复市,尤其是根据疫情防控的积极变化,加快对贸易服务业企业复商复市的进程;指导帮扶企业“克危为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做好精准帮扶;指导出口企业调整市场方向,短期内适当增加国内市场产销比重,充分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增加进出口销售渠道;加大实体经济项目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平稳推进工作,尽快形成新的产能,增强发展后劲。”该负责人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