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绿地集团济州岛项目,据悉也有八成物业落入国人手中。房企的品牌效应在海外仍然奏效,而近几年来热兴的移民潮也将进一步带动内地房企“走出去”的热情。
来自中国海外投资联合会一项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包括碧桂园、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万科、绿地、万通、中坤等10余家大型房企,已在海外有房地产项目或确定投资计划,投资规模已达几百亿美元。
相比较而言,海外的开发模式和内地不同,内地房企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突破。内地房企基本为香港模式,各个环节只靠自己;而境外大量使用金融机构,分几个层面来融资,内地开发商可能较难适应,包括销售流程、对企业信用的控制等。
此外,布局海外市场需要充裕的现金流或融资渠道进行支撑。如去年5月大连万达与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签署并购协议,万达此次并购总交易金额26亿美元。如果没有中国银行、中银国际、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的支持,万达或许也很难在国际舞台上施展收购的拳脚。
业内分析认为,进军海外市场并不简单,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和开发模式、没有更好地了解当地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及特色、没有熟悉当地的政治环境与税费制度等,那么,房企布局海外有可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所以不管是为了规避风险,还是作为对新市场的适应,和当地房企进行跨国合作成为走出去的中国房企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