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人士还表示,研究建立适应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建筑技术体系应以住宅为重点,并以保障房为重点。住宅技术体系应包括主体结构技术、住宅部品技术、设施设备系统等,都是住宅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另外,要积极引导不同的发展模式,包括城市、园区、企业联盟及专业化配套等。
上述方案将明确对住宅产业化给予一定政策优惠,主要集中在财政、税务、土地等方面,同时制定鼓励市场购买的相关激励政策。按照要求,各地要制定分城市、分阶段的发展战略。同时,推进住宅产业化可能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
沈建忠认为,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在中央层面,目前来看最重要的是在绿色建筑与税费政策、财政、信贷政策挂钩的方面,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争取出台一些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在技术标准模数上,应组织编制落实。在地方层面,应调动地方积极性来推进,搭建地方平台,提出战略构想和整体布局,避免企业盲目投产。
“住宅产业现代化行动方案的初步框架已经形成,其中目标性的内容包括:怎样培育基地,怎样推动试点城市,如何提高建筑装配率及配套技术的研发水平等。”该人士称,正在编制的“十三五”规划中将明确新建和竣工产业化住宅面积,保障房全装修比例,新建全装修商品住宅比例,整体厨房、卫生间在住宅中的应用比例,太阳能等新能源在产业化住宅中的比例等发展目标,以及分城市分阶段的发展战略等。
住宅产业化是对中国房产市场的概念整合,产业化的发展让国家对房产市场的调控从销售环节转向规划建造环节,更有利于把控房产市场走向。